2025年9月5日下午,我校2025-2026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在书明楼C101教室顺利召开。校领导王丹、柴勇、陈博,各学院领导,教务处、高教研究与质量评估中心、应用科技处、产学研成果转化办公室、新文科研究发展处、校友办、直播系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本次会议。
会议伊始,教务处负责人就多项近期教学相关工作进行了集中解读,具体包括2025级本科生保留入学资格、24/25学年本科生毕业论文(设计)抽检、延长修学学生学费调整、教师暑假赴企业实践验收,以及大创计划结题材料提交与经费报销等。随后重点部署以下工作:一是做好2025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;二是做好五大学科平台-学科核心基础课程的遴选及课程大纲编写工作;三是启动2025级本科生排课工作,重点关注AI类通识课和公共基础课程的安排;四是有序推进专任教师人工智能(AI)教学应用能力专项培训;五是全面修订202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;六是结合教学管理配套改革,推进深层机制优化与下一步发展路径的研讨。
应用科技处负责人就新学期实验室相关工作进行了通报和部署:一是根据海南省教育厅《关于做好2025年秋季开学安全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组织开展实验室开学检查,切实保障安全,服务教学运行;二是持续推进实验室安全准入教育,强化师生安全意识与操作规范;三是扎实推动本年度实验室立项建设工作。
副教务长陈博以“新文科寻根之旅”为主题,提出在新文科建设中应回归学科本源,强化人文底蕴与跨学科融合,推动传统人文社科与现代技术、产业需求的创造性结合,培养具有文化根基与创新视野的应用型人才。
副校长、教务长柴勇聚焦质量提升与改革深化,指出当前教学工作的核心在于将校级改革蓝图转化为可操作、可衡量的教学实践。他要求全面落实“课程树”体系构建,实现专业与课程资源的动态优化。同时,他强调要全面推进教学与管理AI转型,充分利用“芯位蜜线”智慧教育平台,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。在招生与就业方面,需强化联动机制,将人才培养质量与招生就业效果作为核心评价指标,构建“教学-招生-就业”闭环管理体系。他特别指出,教学虽常被视为“象牙塔”中的保护性领域,但必须主动面向市场、接受检验,以就业导向和社会需求反哺教学改革,推动教育模式从封闭保护向开放竞争转变。
执行校长王丹从学校整体改革战略出发,对全校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:一是积极响应“应变求变、重塑未来”的号召,以结构性调整为契机,重构学科专业布局、优化教学组织模式;二是深刻理解“全面AI化”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教育理念与模式的重塑,要加快AI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;三是以“清单化、节点化、责任化”方式狠抓落实,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。她强调,办学必须树立市场意识,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传统“象牙塔”,而要经受市场检验,以社会需求和就业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。最后,她号召教学系统全体干部发扬“再学习、再聚焦、再出发”的精神,敢于担当、善于作为,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