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2024澳门彩开奖结果查询 校长 沈建勇

亲爱的老师们,2025级的新生们:
大家下午好。首先代表学校欢迎大家来到美丽、浪漫,充满无限机遇的海南三亚。感谢所有同学们的选择,正是你们的坚定奔赴,让我们能共同开启一段美好的生活、学习、研究之旅。三亚的山花海树,校园里的蓝天白云,都因为你们的到来而更加灿烂和美好。
在这里,我要祝贺大家,你们赶上了学校创新发展的好时候,2024澳门彩开奖结果查询正在以积极的努力,深化践行“让同学们更好地走向社会”的办学使命。学校办学以来,始终致力于以前瞻的教育思想和执行策略,陪伴同学们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及科技变革中找到稳定的锚点,通过更丰富、更便捷的学习、实践平台,走上更高价值的工作岗位。
今年8月,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、学校终身名誉校长李书福先生在和我们的同学们座谈时表示,当前社会形势与高等教育发展正经历着深刻变革,传统“千人一面”的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,教育必须回归本质,用“一生一策”回应“千人千面”的培养需求。这一教育理想在学校数年实践中不断深化布局,坚持推进,并在如今这个AI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,通过技术驱动得到了有效的落地。所以说,同学们是幸运的,因为这是一个科技蓬勃发展带来无限想象力的时代。
学校的改革是全面的、系统性的,我们以学生为中心,向着服务学生高质量就业、高质量升学和创新创业能力全维度跃升而奋进。在新的蓝图中,同学们的主体性被充分尊重,充分激活,是“我学什么我做主”的系统构建和全方位支持。大家既是这次改革服务的对象,也是这次改革的共建者和合作者。我们将一起凝成一个“学业共同体”,向着大家的成长目标迈进。
可以说,在当前这个独特的历史坐标上,人类知识的生产、传播和应用都在发生结构性的重塑。过去数百年间,大学作为知识的权威殿堂,其核心功能是筛选、传承和授予经过验证的经典知识体系。这是一个相对稳定和线性的过程,知识的“半衰期”很长,一个学位大概可以支撑一个人大部分的职业生涯。
但现在,我们所身处的,是一个知识以指数级速度增长、跨学科融合成为常态的时代。知识的更新周期被急剧压缩,任何单一、静态的技能都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技术迭代所取代。如果同学们在大学中得到的仅仅是“知识”,那在这样的背景下,大家的学习所得将在时代的洪流中迅速贬值。我想,这是不能满足大家的父母、家庭,以及同学们自己对大学的期待的。这样的获得感不足以支持同学们度过宝贵的大学时光。因此,我们需要一起做得更多。
我们要一起解决大学“学什么”的问题。如果从需求导向看,每个人对大学的需求可能不尽相同,有的同学想通过大学的学习顺利走上工作岗位,有的同学可能想继续深造攀登学术高峰,还有的同学可能更想自主创业……如果我们对这些不同的需求进行逆推,就很容易发现传统的大学教育有很多掣肘。同一个专业同一张课表,如何去满足如此多样化的能力培养诉求?更何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,全球化仍在不断扩容与升级,动力机制仍在转变、经济结构还在改革,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人才培养的可变性和适应度要如何匹配?所以,在“学什么”这个问题上,既有个体需求导向的复杂性,又有外部环境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。只有突破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下的刚性课程体系,充分尊重个人需求的个性化教育才有可能焕发生机。如今,学校设计并执行着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。通过多元的AI驱动和灵活的机制配合,提供给同学们根据个人志趣自定义的学习资源、课程资源和实践资源,专属于你的“大学课表”将更好地为你的学业兴趣和未来发展服务。
我们还要一起解决“怎么学”的问题。学校通过“一生一策”落实“千人千面”,大家拥有的将是开放的、模块化的“知识图谱”和“资源网络”,有着扎实的主干、灵活的枝叶的“课程树”。AI系统将作为同学们的智能学术助手,基于大家独特的认知特征与志趣,帮助你们规划属于自己的、独一无二的探索路径。在这个机制下,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学习节奏、学习路径是高度自主的。与此同时,选择的权力也意味着责任。作为教师,更要认识到真正的教育是激发个体自我赋能的过程,学校将在充分尊重每位同学的主体性和充分发挥能动性的基础上,帮助大家完成专业认知和学习。未来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都是高度复杂的,无法被任何单一学科所解答。学校全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鼓励大家进行跨学科的“知识跨界”。因此,同学们的学习既要有专业聚焦,又要能拓展外延。要重视对实际问题的发现和挖掘;要在宽广的学科视野下学知识、练本领、做学问、搞研究;要在自我锤炼和团队共进中夯实能力基础;在跨越学科边界的探索实践中突破能力上限。学校“芯位”平台强大的线上线下课程支持,会帮助同学们实现这一目标。
在这段旅程中,老师是你们亲密的同路人。他们将从“知识传授者”转变为“场景引导者”。欢迎大家与老师们构建“学术发展共同体”。老师们是这个共同体中经验更丰富的成员,其职责是激发你们的思考,挑战你们的认知边界,并与你们一同在探究的道路上前进。他们将在你们自我探索的路径上做一个“规划、引导、陪伴”的重要角色。同时,老师们也会不断学习,在这个时代中和你们一起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,从传统的“权威”变成新时代的“先行者”。
我们还要一起解决如何“学以致用”的问题。学校在“十四五”时期大力发展产教融合,建设产业学院,正是为了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和更高端的领域内争取更多行业资源,以“实题实做、虚题真做”的模式帮助同学们完成从“学”到“用”的这关键一步。学校通过“跨界、跨区、跨线”的三个校园,打破传统大学教育中有限的、固化的资源壁垒,为同学们提供丰富的、与行业紧密对接的实践平台,更好地打通从学校到就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我们的“学以致用”用在何处,是学术情怀和人生格局的体现。在学习过程中分析和解决行业遇到的,社会存在的真实问题,是对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时代呼唤的积极回应,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勇担使命,知行合一,以服务国家发展,解决企业难题,造福人类社会为追求,深入挖掘和研究“实题”,用脚踏实地的实践和创新思维,一步步朝着行业前沿不断迈进。
要实现上述三个目标,学校的各项资源准备、制度准备很重要,但同学们的内在驱动力才是决定成败的一环,因此,学校对大家的期待更多。
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,致力于完成个人的心智成长,深刻理解AI赋能教育模式与个人主体性之间深刻的共生关系。一方面,AI赋能的个性化平台,为同学们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和技术支撑;另一方面,同学们的主体性,是激活这个平台、使其真正发挥效能的唯一钥匙。这二者互为前提,彼此成就。作为一个AI时代的学习者和实践者,批判性认知、整合性思维、创造性行动缺一不可,而我相信同学们有此智慧,也有此毅力掌握这个时代。
同学们,大学是一段极为宝贵的、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心智建设的“特权时期”。这段时光的价值,无法用学分或绩点来完全衡量。它在于你们是否真正建立起了自主学习、终身成长的能力;在于你们是否形成了坚实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;在于你们是否找到了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志趣与方向。
因此,学校邀请你们,从今天起带着深刻的思考,开启你们的大学旅程。去拥抱那些从未接触过的全新知识,去结交那些与你思想迥异的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,去阅读那些挑战你既有观念和知识边界的著作,去解决一些真实的具体的行业课题,在学科的碰撞中洞察规律、把握机遇,进而穿透时代的变化万端,为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。这趟旅程注定不会轻松,但它将无比丰盛。
再次欢迎你们来到落笔峰下,白鹭溪畔。希望我们怀抱共同的梦想和信念,共同拥抱这个时代。谢谢。

